第165章 秦有良謀欲絕漢
關燈
小
中
大
驛館之中,張良何嘗不心懷憂愁,然見到張蕓兒前來,倒也覺得寬慰,立即命人備上楚國好茶,蕓兒見到張良亦是有些感傷。
張良先嘗一口溫茶,有些無奈地說道:“蕓兒啊,此間與楚相比?何如?”
“雖無楚地魚米之繁盛,但有詩賦作消遣,無相上下,然今無事,兄長為何不在楚,反來此地,莫不是有何難言之隱?”張蕓兒低聲皺眉道。
“蕓兒,此間樂甚,諸事莫提,今我已入九江,此番前來,無非是想來看望妹妹一番,既然無事,便無他說。”張良頗為欣慰地說道。
張蕓兒有些迷茫,“兄長,難不成這些時日有人請你出山,還是跟隨劉邦,那漢王名雖尊貴,前日不過一亭長也,兄長何至於跟隨他也。”
“汝何以知之也,凡有大才者,比隱居人下,今漢王亦是如此也。”張良當即解釋道。
“也好,總比隱居山林要好,今來秦欲使其發兵耶?”
張良有些發楞,不愧是自己的親妹妹,當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他的眼睛,沈吟良久,方才緩緩說道:“今楚漢不兩立,時勢所趨也,秦以大國自居,而漢初立,難與之抗衡,故望秦發兵以救援,方可解勢也。”
“而今強者無非秦楚齊漢,一方損則一方強,秦必不願見矣。”
隨著張良話音落下,張蕓兒有些詫異,隨即擺手道:“兄長今身在九江,當為漢王出力,妹妹乃是後宮之人,不便插手此事,還請兄長見諒。”
哪知道張良抿茶微笑,“此事何勞妹妹費心,真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!”
正在兩人說話間,秦國侍從突然趕來,張氏兄妹也不便多說,便起身作別,張良遂向鹹陽宮趕去。
群臣禮畢,使臣入座,蒯徹、陳平、王陵、欒布、扶蘇、蒙毅等一般謀臣皆在席列之中,張良按賓席而坐。
酒過三巡,胡亥最先開口道:“兄長不遠萬裏從九江,若說見蕓兒也算情理之中,但說並無他事,朕未免有些懷疑。”
張良見狀,也不再扭捏,直接行禮道:“陛下所言,正是鄙人心中所想,今義帝於郴縣喪亡,楚霸王有責,漢王行仁義之師,為義帝發喪,天人共見,今楚霸王欲要以不義伐有義,以不仁伐有仁,天下之兵,豈可枉顧驅之?”
高座的胡亥一時無法解答,蒯徹先行接道:“楚漢自屬於同宗,出於東南,吾等西北之兵,不習南方水土,況自家之事,何至於天下相助,且秦楚有約,以鴻溝為界,互不攻伐,豈可因勢而斷之。”
“若秦不問東南之事,欲使得東南一家,秦如臨大敵也,漢人少勢孤,楚人多勢眾,戰事已定,待時秦滅楚,勝負難料也。”張良順勢說道。
大殿再次陷入沈寂,似乎出兵勢在必行,但是胡亥的戰略方針根本不在楚漢,只得目視陳平。
“陳愛卿久經多地,但覺兄長之言如何?”胡亥先開口問道。
陳平自是明白胡亥的意思,當即氣定神閑道:“臣以為不然,猶如蒯大夫所言,今楚漢自家之事,何必出兵,況鷸蚌相爭,豈有漁人爭而付之,若使得鷸蚌合並,漁人手足不相照應,則勢去矣,今先生前來,意在我秦發兵,然某素問九江半載以來,招兵買馬,禮賢下士,若是與會稽項莊一戰,勝負尚未可知,吾秦出兵無用矣。”
秦庭之上,能人輩出,張良早就了解,然此番以楚漢為由,恐怕難以使得其出兵,故而思量道:“啟稟陛下,素問合縱連橫,遠交近攻,致使得秦統天下,然六國覆起,秦欲閉門自守耶?”
“衡山東西六百餘裏,土地肥沃,易攻難守,陛下此時若不自取,更待何時,楚漢相爭,無暇衡山,此乃秦之時機也,況衡山共敖年事已高,其子共尉不足為慮,其將司馬久居勞累,臥床甚久,今聽楚漢相爭,秦以勢相逼,必無計可施,郁郁而終,陛下久思,事則難矣。”
胡亥聞言大喜,當即扶手撐快道:“卿言是也!”
王陵見說,當即高聲言道:“啟稟陛下,萬不可出兵也,衡山已被共敖占領久矣,軍民一心,吾等貿然進攻,乃為不仁不義,萬望陛下三思也!”
“陛下,可借道也。”張良在旁立即說道,絲毫不似漢臣,反倒是秦臣一般。
眾人面面相覷,不知如何作答,扶蘇自以德立國,亦是起身說道:“啟稟陛下,而今紛爭未止,可發兵觀望,然攻伐之事,不可貿然決也,殊不知兵者,兇器也!”
“況衡山王共敖雖年老,但無過也,萬望陛下三思也!”
未曾想諸公三言兩語,使得胡亥心思左右動搖,不知如何是好,只得無奈道:“卿言如是,朕當思之。”
哪知道陳平這會兒突然說道:“啟稟陛下,那楚漢相爭,與吾等何幹,發兵陳縣即可,即沒有越過鴻溝,又可以觀望局勢,也算兩全其美,先生自九江前來,自然不會有所虧待,可同分衡山也,不知先生以為如何?”
張良詫異,未曾想陳平竟如此聰明,陳縣距離壽春千裏,何談觀望會稽之戰,縱使前往衡山尚有六百裏之餘,哪裏能夠惹禍上身,若漢敗則立即襲取壽春,占據楚地,若漢勝,則共同攻打衡山,雖說跨越鴻溝,然楚國新敗,必不敢有所作為,真乃神計也!
“陳大人不虧是秦之肱骨,子房慚愧,既如此,便無話可說也!”
當日張良便辭別秦帝,火速趕往衡山,現如今拉攏勢力,急不可待,況義帝身亡衡山附近,共敖豈能袖手旁觀也。
司馬寅等人如何禁得起張良誘說,當即命共敖帶兵一萬,防守衡山東北方向,秦亦是發兵陳縣,漢王陳兵障郡以待楚王也。
此時的楚王沈浸自己的領地中沾沾自喜,今聽聞漢王為義帝發兵,心中不以為然,但等到詔書落到彭城時,霸王終於坐不住了。
彭城殿內,周蘭手持詔書,遲遲不肯遞給霸王,項羽心中疑惑,頗為皺眉道:“公與我,無礙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張良先嘗一口溫茶,有些無奈地說道:“蕓兒啊,此間與楚相比?何如?”
“雖無楚地魚米之繁盛,但有詩賦作消遣,無相上下,然今無事,兄長為何不在楚,反來此地,莫不是有何難言之隱?”張蕓兒低聲皺眉道。
“蕓兒,此間樂甚,諸事莫提,今我已入九江,此番前來,無非是想來看望妹妹一番,既然無事,便無他說。”張良頗為欣慰地說道。
張蕓兒有些迷茫,“兄長,難不成這些時日有人請你出山,還是跟隨劉邦,那漢王名雖尊貴,前日不過一亭長也,兄長何至於跟隨他也。”
“汝何以知之也,凡有大才者,比隱居人下,今漢王亦是如此也。”張良當即解釋道。
“也好,總比隱居山林要好,今來秦欲使其發兵耶?”
張良有些發楞,不愧是自己的親妹妹,當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他的眼睛,沈吟良久,方才緩緩說道:“今楚漢不兩立,時勢所趨也,秦以大國自居,而漢初立,難與之抗衡,故望秦發兵以救援,方可解勢也。”
“而今強者無非秦楚齊漢,一方損則一方強,秦必不願見矣。”
隨著張良話音落下,張蕓兒有些詫異,隨即擺手道:“兄長今身在九江,當為漢王出力,妹妹乃是後宮之人,不便插手此事,還請兄長見諒。”
哪知道張良抿茶微笑,“此事何勞妹妹費心,真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!”
正在兩人說話間,秦國侍從突然趕來,張氏兄妹也不便多說,便起身作別,張良遂向鹹陽宮趕去。
群臣禮畢,使臣入座,蒯徹、陳平、王陵、欒布、扶蘇、蒙毅等一般謀臣皆在席列之中,張良按賓席而坐。
酒過三巡,胡亥最先開口道:“兄長不遠萬裏從九江,若說見蕓兒也算情理之中,但說並無他事,朕未免有些懷疑。”
張良見狀,也不再扭捏,直接行禮道:“陛下所言,正是鄙人心中所想,今義帝於郴縣喪亡,楚霸王有責,漢王行仁義之師,為義帝發喪,天人共見,今楚霸王欲要以不義伐有義,以不仁伐有仁,天下之兵,豈可枉顧驅之?”
高座的胡亥一時無法解答,蒯徹先行接道:“楚漢自屬於同宗,出於東南,吾等西北之兵,不習南方水土,況自家之事,何至於天下相助,且秦楚有約,以鴻溝為界,互不攻伐,豈可因勢而斷之。”
“若秦不問東南之事,欲使得東南一家,秦如臨大敵也,漢人少勢孤,楚人多勢眾,戰事已定,待時秦滅楚,勝負難料也。”張良順勢說道。
大殿再次陷入沈寂,似乎出兵勢在必行,但是胡亥的戰略方針根本不在楚漢,只得目視陳平。
“陳愛卿久經多地,但覺兄長之言如何?”胡亥先開口問道。
陳平自是明白胡亥的意思,當即氣定神閑道:“臣以為不然,猶如蒯大夫所言,今楚漢自家之事,何必出兵,況鷸蚌相爭,豈有漁人爭而付之,若使得鷸蚌合並,漁人手足不相照應,則勢去矣,今先生前來,意在我秦發兵,然某素問九江半載以來,招兵買馬,禮賢下士,若是與會稽項莊一戰,勝負尚未可知,吾秦出兵無用矣。”
秦庭之上,能人輩出,張良早就了解,然此番以楚漢為由,恐怕難以使得其出兵,故而思量道:“啟稟陛下,素問合縱連橫,遠交近攻,致使得秦統天下,然六國覆起,秦欲閉門自守耶?”
“衡山東西六百餘裏,土地肥沃,易攻難守,陛下此時若不自取,更待何時,楚漢相爭,無暇衡山,此乃秦之時機也,況衡山共敖年事已高,其子共尉不足為慮,其將司馬久居勞累,臥床甚久,今聽楚漢相爭,秦以勢相逼,必無計可施,郁郁而終,陛下久思,事則難矣。”
胡亥聞言大喜,當即扶手撐快道:“卿言是也!”
王陵見說,當即高聲言道:“啟稟陛下,萬不可出兵也,衡山已被共敖占領久矣,軍民一心,吾等貿然進攻,乃為不仁不義,萬望陛下三思也!”
“陛下,可借道也。”張良在旁立即說道,絲毫不似漢臣,反倒是秦臣一般。
眾人面面相覷,不知如何作答,扶蘇自以德立國,亦是起身說道:“啟稟陛下,而今紛爭未止,可發兵觀望,然攻伐之事,不可貿然決也,殊不知兵者,兇器也!”
“況衡山王共敖雖年老,但無過也,萬望陛下三思也!”
未曾想諸公三言兩語,使得胡亥心思左右動搖,不知如何是好,只得無奈道:“卿言如是,朕當思之。”
哪知道陳平這會兒突然說道:“啟稟陛下,那楚漢相爭,與吾等何幹,發兵陳縣即可,即沒有越過鴻溝,又可以觀望局勢,也算兩全其美,先生自九江前來,自然不會有所虧待,可同分衡山也,不知先生以為如何?”
張良詫異,未曾想陳平竟如此聰明,陳縣距離壽春千裏,何談觀望會稽之戰,縱使前往衡山尚有六百裏之餘,哪裏能夠惹禍上身,若漢敗則立即襲取壽春,占據楚地,若漢勝,則共同攻打衡山,雖說跨越鴻溝,然楚國新敗,必不敢有所作為,真乃神計也!
“陳大人不虧是秦之肱骨,子房慚愧,既如此,便無話可說也!”
當日張良便辭別秦帝,火速趕往衡山,現如今拉攏勢力,急不可待,況義帝身亡衡山附近,共敖豈能袖手旁觀也。
司馬寅等人如何禁得起張良誘說,當即命共敖帶兵一萬,防守衡山東北方向,秦亦是發兵陳縣,漢王陳兵障郡以待楚王也。
此時的楚王沈浸自己的領地中沾沾自喜,今聽聞漢王為義帝發兵,心中不以為然,但等到詔書落到彭城時,霸王終於坐不住了。
彭城殿內,周蘭手持詔書,遲遲不肯遞給霸王,項羽心中疑惑,頗為皺眉道:“公與我,無礙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